张军桥同志被追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Connor 欧意交易所 2025-10-20 4 0

张军桥同志被追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援外医疗工作者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秉承国之大者,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忠诚干净、担当作为,以仁心仁术造福当地人民,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为推动发展中国家卫生事业进步、促进民心相通、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生动阐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张军桥同志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

张军桥,1987年10月生,中共党员,生前任中国第27批援坦桑尼亚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医师。2025年坦桑尼亚当地时间6月15日,张军桥同志因勇救当地落水居民不幸牺牲,年仅38岁。

张军桥同志理想信念坚定,对党绝对忠诚。不论是援鄂抗疫,还是援外医疗,只要是党和人民需要时,他都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他心系群众,热心公益,大力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发起“心跳行动”公益活动,举办“急救复苏进校园、进企业”、“幼师急救科普培训”和“初高中生假期社会实践”等公益科普活动,累计培训400余场,受益群众2万余人次。他传播大爱,援外期间工作之余积极开展义诊活动,曾为一名家境困难身患巨大腹壁疝的8岁小患者无偿进行手术并承担住院费用。他仗义施救,2025年6月15日,一名坦桑尼亚女子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溺水,他义无反顾第一时间入水施救,在海中奋力托举落水者,落水者上岸后,他却因体力透支溺水,虽经抢救仍不幸去世,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

张军桥同志是救死扶伤的白衣战士,胸怀大义、医者仁心,以挽救生命为至高追求;张军桥同志是温暖人心的平凡英雄,对工作充满热忱,不计个人得失,勇担医者责任;张军桥同志是跨越山海、播撒善意的和平使者,在异国他乡舍生取义,用生命书写大爱无疆。为表彰先进、弘扬正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决定追授张军桥同志“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要学习张军桥同志勇担医者责任、乐于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的卫生健康事业之中,切实担负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保障人民健康的神圣使命!

张军桥同志被追授“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展开全文

他用生命完成了最后一救

——记为救人牺牲的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张军桥

当地时间6月15日下午,在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市海边,令人悲痛的一幕发生了——一名当地民众溺水后,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队长、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麻醉科张军桥副主任医师不顾自身安危,对其展开施救。落水者获救上岸后,张军桥却因体力透支溺水,经抢救后仍不幸离世,年仅38岁。

“作为一名走出来的中国医生,我很为我的祖国和我的职业骄傲,让坦桑尼亚的同行们感受中国和中国医生的力量。”当地时间6月8日,张军桥在生前发的最后一条微信朋友圈里写道。他用生命诠释了大爱无疆的精神。

“他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

2024年1月,张军桥带领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抵达达累斯萨拉姆市,常驻穆希比利国家医院,开启为期2年的医疗援助任务。截至2025年6月,医疗队累计诊治患者8000余人,实施新技术新项目60余项,并通过多次巡诊义诊活动,把健康送到偏远山村。

“张医生用生命托起了一名坦桑尼亚民众,也托起了中坦之间最珍贵的友谊。他的名字将被永远铭记。”当地一名知名公益人士在社交媒体发文说,“这是一种伟大的爱。让我们为他的安息祈祷。”这条推文短短一天收获万余次点赞和转发,在当地引起强烈共鸣。

“每次这名中国医生来到孤儿院,孩子们都热情地围在他身边。”位于达累斯萨拉姆市南部的滨海省姆库兰加区大熊孤儿院院长达马斯哽咽着说,“我会永远记住这名中国医生的勇敢和善良,他是孩子们的恩人。”

“桥哥,感谢你为坦桑尼亚民众所做的一切。”曾和张军桥多次搭班赴偏远地区义诊的穆希比利国家医院医务人员霍西亚,难掩内心的悲痛,“那个自掏腰包给贫困百姓买米、买菜的中国医生,那个在路上和我聊从医理想的中国医生,再也不会和我一起出发了……”

“他不是我们国家的人,却把生命留在了坦桑尼亚。他传递的不仅是医术,更是两国人民心连心的情谊。”穆希比利国家医院麻醉科主任卢卡红着眼眶说,“每当看到他生前的教学笔记,我们都觉得他从未离开。”

卢卡记得,就在几天前,张军桥刚刚指导当地医生,为一名接受膝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实施了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术,填补了穆希比利国家医院的又一个技术空白。“他的培训带教不仅让坦桑尼亚医生学到了中国技术,更让两国医生之间的信任、情感愈发深厚。我们会让更多坦桑尼亚患者受益,这也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卢卡说。

“这是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张军桥生前,曾收到过一封来自当地8岁患儿“齐鲁”家属寄来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是你们为我的家人提供了救治并捐助了治疗费用,感谢中国医疗队所做的一切。”

在一次义诊中,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发现当地8岁的先天性脐疝患儿路易斯(化名)病情严重,足球般大小的腹壁疝严重影响着患儿的日常生活。

义诊结束后,路易斯被送往穆希比利国家医院接受治疗,但高昂的医疗费却让患儿家庭陷入绝望。在张军桥的协调下,经医疗队共同商议,他们决定为该患儿进行捐助并承担全部医疗费用。中铁建工集团得知该患儿的病情后,也送来了慰问金。

在医疗队和当地医生的配合下,手术顺利完成。出院前,路易斯的妈妈专门找到张军桥,希望他给孩子起一个中文名,以纪念和感谢中国医疗队的无私帮助。

“中国山东省是援坦医疗队的故乡,不如就叫他‘齐鲁’吧。”张军桥的回答,让患儿的母亲连连点头。就这样,路易斯有了一个意义非凡的中文名。每当有人问起“齐鲁”名字的由来时,路易斯的母亲总会竖起大拇指:“这是中国医生给我们最珍贵的礼物。”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非洲大陆,这群孩子值得我们为之付出。”在距离祖国万里之遥的坦桑尼亚,张军桥曾这样表达对生命的守护,“同一个世界,同一片海洋,同一个健康梦。”

“生命只有一次,狂野而珍贵”

“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有义务和责任进行心肺复苏的宣传。”5年前,张军桥开始在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广场上“摆地摊”。他的目标很简单:“每一个观看的人都可以学到一点点急救知识,我国急救复苏的普及率就会上升一点点。”

他跪在地上,用自费买来的模型和道具,为市民现场演示心肺复苏要点。从晚上7时到10时,有时一周两次,有时一周三次……在那段日子里,下班后“摆地摊”是张军桥“累却很有动力”的事。“有时累得说不出话了,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积少成多,一定会让百姓受益。”他曾这样说。

这份对生命的执着,从齐鲁大地延续到了非洲大陆。他带领第27批援坦桑尼亚中国医疗队奔赴受援国时,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一员;尽管道路被洪水冲垮,他仍坚持为偏远地区的孤儿院送去生活物资;为突破当地医疗技术瓶颈,他通过所在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向当地捐赠先进设备,并手把手地带教,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生命只有一次,狂野而珍贵。”张军桥的微信签名,道出了他对守护人民生命健康的孜孜追求。他用生命丈量医者仁心的广度和深度,让仁心仁术在中非大地上薪火相传。

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健康报

审核 | 谈建荣

编辑 | 晓全

2025-10-20 第204期 第971篇

评论